我依旧是原来的我
发布时间:2018-5-15 16:24:40 浏览次数:274

我依旧是原来的我

——《一本书读懂诺贝尔奖》读后感

 

说起诺贝尔奖,相信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项对科学家、文学家、经济学者研究成果进行评定的奖项。世界上的大家们,都以获得诺贝尔奖为荣,因为诺贝尔奖是对他们成就的肯定,以及它也会有一大笔的奖金给获奖者,以资鼓励。

至今获得诺贝尔奖者有许多,但你知道他们背后的故事吗?你也许只是看到了他们无比闪耀的荣誉,却往往忽略了他们荣誉背后艰辛,以及无人理解的苦闷。这本书就讲述了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们。

其中,书中写到了一位文学作家——约翰·库切。他写的许多书也都备受争议。其中,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品——《耻》,便是使他在南非成为众矢之的。不仅是南非政府对此书极为愤慨,满腹经纶每次讲话必定要引莎士比亚·弥尔顿的南非总统贝基也公开表示不满,就是许多吧库切视为战友同志的兹有思想知识分子们也对此书横加责骂。他们觉得这本书把黑人统治下的南非描写得太凄凉、太惨淡、太黑暗了。他们说,在库切的笔下,非洲人自己统治下的南非是一个在下坡路上直往下滑的没有刹车的车子。这些反应让库切寒了心,也让他最后下了离开南非的决心,重新选择了自我放流的道路。

但即使是这样,也无法使库切因为《耻》这部作品,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关键时刻,库切的人物都是站在他们自己背后,一动不动,仿佛是没有办法参与他们自己的行动。”瑞典学院这样写道,“但是,这种消极状态,又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性格造成,这也是一个人对压迫的最后反抗,在不参与的消极状态中进行抵抗。”

他的每一部作品风格都完全不同,有的可以说是后现代派文学的典范,书中的地点场景虚而不实,用典很多,充满寓意;有的则是最冷酷、最真实的现实主义的作品。他的语言非常精炼,非常干净,如同他从来不多说一句话一样。他的书中也从来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库切在双语教育中长大,所以,他对于南非荷兰人和英国人的描写都非常出色,对于南非文学来说,这是很少见的。他用各种手法,传统的、现代的、后现代的手法来描写南非生活的各个不同的时期。

库切1963年结婚,20世纪80年离婚,有一女一子。现在女儿吉赛尔仍然住在开普敦,儿子23岁时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丧生。这对库切打击很大,也许是他心中最深的痛楚吧。

其实我要说,读库切,最让我想到的是中国的鲁迅,一样勇敢地直面人生,一样地不向任何人妥协。

而另一位文学家——多丽丝·莱辛。她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获奖年龄最高的获奖者。这都是因为诺贝尔奖评委对她作品的不认同。而这次获奖作品——《金色笔记》,使莱辛与女权主义运动的关系开始变坏。莱辛批评女权主义者使用的那些“贪婪的,带着复仇心理的术语”,称文学批评家为爬在作者身上的跳蚤。女权主义者则攻击她,说她没有能够提出女权主义的政治纲领,而文学评论家则攻击她说,她企图控制对自己文本的解释权。

我觉得她自己所说的一段话非常好。

“我曾经因撰写种族问题而成为作家,然后是共产主义者,又是女权主义者,而后是一个神秘主义者。那么,现在呢?多丽丝·莱辛现在是谁呢?

我依旧是原来的我,还是老样子。”

无论我们外在的东西再怎么变,只要内在不变,那我还是我。

 

    者:戴卓兰

    校:上饶市婺源县天佑中学

    级:高三(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