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变 教师何为
发布时间:2024-3-18 22:35:49 浏览次数:16

教育之变  教师何为

——“‘生?成’语文教育形态”课题组开展网络研修活动

 

 

为传播教育常识,传递教育理念,回应社会之变,回归教育初心,进一步建构与完善“以核心素养达成为旨归的‘生·成’语文教育形态”2024年3月13日19:30-22:00,婺源县教学研究中心和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组协同组织“‘生?成’语文教育形态”项目组成员开展了网络研修活动。

 

此次活动,是省“‘生?成’语文教育形态”课题组借助2024年大夏书系读写节1-2月线上共读共写公益活动的直播线上学术平台,组织项目组成员进行的线上自主学习研修。  

此次活动主题是“教育之变,教师何为?”,主办单位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协办单位是厦门市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贵阳市云岩区教育局。并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教师博览等四大网络平台视频号同步直播。

 

 

 

此次活动邀请的嘉宾,有香港大学荣休教授程介明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檀传宝先生,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程红兵先生。

此次活动的内容,主要围绕三个话题展开。分别是“从《教师:改革对象?》说起:教师如何成为智能时代不可穷尽的资源?”“‘深度学习’的智能时代,怎么深度去学习‘德育的变革和创新’?”“‘机器可以代我修行吗?’引发的思考:究竟是谁偷走了教师的幸福感?教师职业幸福的秘密是什么?”

据悉,主办方在直播前就对当前的教育现状及问题,作了以下四方面的分享。

第一,我们关心学生的未来,是关心他们的什么?关心他们的工作、就业、收入、地位?假如这些都是变幻莫测的,真正需要我们关心的,到底是什么?又或者退一步想一想,要想真正关心他们未来的工作,应该关心什么?

第二,有人说,这是后物质时代。假如这一代的学生,对于工作、就业、收入、地位,并不那么热衷,或者不是他们生活的最终目标,又或者他们就是不想有固定的目标,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三,关心教育的人,能否跳出目前的现实社会的种种状况,从教育前景的角度想一想?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学生中的许多人,不再沉迷于中国传统的功名。有时候他们做出来的事情,我们也许看不惯,但他们却真正是超越学校里的功课、成绩、考试、升学的束缚,进入了另一个境界。撇开他们目前一时的思想与行为,摆脱这些桎梏,这不是我们教育的期盼吗?

第四,既然如此,我们从事教育的,就遇上了双重的压力。一方面,现在的教育体系,是一个坚固的全球性建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我们还得如常进行传统的学校生活,而且希望有一个平静的环境。另一方面,学生的思想,已经走入了另一个层面,正在冲击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在爱护学生的前提下,我们在这个层面可以说是毫无准备。那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又该如何去行动呢?

此次网络研修通过知名专家的观点分享与相互回应,以国际性视野引领项目组成员站在社会、时代、历史的大平台上,思考研讨教育之变,教师何为?项目组成员通过此次自主研修,对“教育的重心应是关注学生“教育真正的灵魂应是传道”“‘培养人’比‘培养人才’更重要,本体价值远远高于工具价值”“人是永恒的教育主题”“让生命因教育而幸福”“‘填满师生的时空’‘过度竞争’‘形式主义’是当下教育的三大顽疾”“一所好的学校就应有一群好的老师”等教育思考有了切实体验与高度认同。“生·成”语文教育人也将持续思考“教育之变,教师何为?,努力为学生准备未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