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使用策略
发布时间:2019-2-14 10:04:32 浏览次数:164

读懂、用对、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使用策略 

 

内容提纲:

一、读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育人目标之旨向

二、遵循用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基本要求

一、读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育人目标之旨向

双线组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力和文化力培养

一个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东西是很多的,但其中再也没有比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更重要的了。

  语言自主学习力和文化力的养成综合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语言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朱自清);脱离语言自主学习力培养的文化力养成也会临空蹈虚。

一、读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育人目标之旨向

 ①读懂阅读专题设置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之旨向

  学生认知结构受教材知识结构的影响很大。奥苏伯尔认为:不断分化、综合贯通是人认知组织的原则。任一学科的知识会在头脑中组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最具包容性的观念处于这个层次结构的顶点,其下面是包容范围较小的越来越分化的命题、概念和原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就是按此原则组织和呈现的:在纵向上,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由一般到具体,不断分化的原则;横向上注重融会贯通,加强章节间联系。

横向: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一方面注重“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构建,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单元间内在联系。

 横向: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一方面注重“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构建,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单元间内在联系。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构建:构建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以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教读课功能是举例子、给方法;自读课功能是用法;课外阅读则指向于阅读经验积累中学生自主学习力的养成。

  ②读懂写作专题设置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之旨向

  纵向:从七上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良好写作习惯开始,七下至九上,逐步培养记叙性文章、说明性文章、议论性文章,游记、演讲稿、传记等实用类文本的写作能力,九下侧重于“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修改润色、有创意地表达”作文程式学习。

③读懂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

形式和功能的完美统一。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从内容到形式,均注重构建利于学生自学的助学系统,如单元提示、预习、注释、练习、阅读提示、知识补白、阅读链接等,力求使教材既是“教本”,更是“学本”。

④ 读懂选文所蕴含的文化理解和传承之道

  文化的重要性。一方面,人心统一的基石就是文化认同的统一。另一方面,“全球化”正让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同世界互动中的作用更直接、更现实。文化作为历史文明的积淀和社会发展方向的引领,不再仅是发展手段和支撑,而是能解决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内力。发达国家正依托其生产、管理方式以及各种产品进行强势文化的全球扩张渗透,尤其是通过文化产品的国际流通,把其携带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通过外在时髦形态对各国青少年产生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文化力成为事关国运兴衰、社会文化安全、个人精神发展的“持久动力”。

  语文“文化立人”之途径:阅读中的潜移默化。 中学生理解、吸收选文所蕴含的先进文化精神内涵,内化于中国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之心,外化于中国文化自强之行。它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遵循用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基本要求

  1.具备单元整体教学观念

将单元能力点分散到各课,分步骤、有计划进行训练(纵);各课学习重点应前后勾连,反复强化、巩固,稳步推进(横)。

 2.运用“1+X”教学实现“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育人目标

  如何促进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策略和自我阅读能力?

应使学生有机会在不同阅读情境中接触不同的书面文字材料来试用自己的阅读策略。这样,学生才能领会随着文章特点的变化,自己的理解策略也应有所调整。

   1+x”教学设计偏差及正确认识:

1)偏差表现:将“+”理解为同主题多篇文本或同一作者多篇文本的加法式堆积,没有阅读策略、方法的小结和指导,没有用阅读策略和方法之线将教读和自读、课外阅读串联起来并建立有机联系,更没有语文能力在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中的逐层落实与巩固。

2)正确认识“1+x”教学

1”即单篇教读课文,“x”即自读课文、课外阅读文本,“+”即迁移运用、举一反三。在单元能力目标统帅下,首先通过教读课文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某一种阅读策略、方法,形成对专业阅读行为或某类文体阅读的良好认知结构和阅读策略,再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有指导的自学中迁移、初步运用这一阅读策略和方法,最后在课外阅读的多次阅读体验中反复运用、巩固,并内化为自身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3.古诗文独立阅读能力培养

对通篇文白对译和繁琐语法分析文言文教法的批评:翻译几个难句固属必要,但通篇一句不落地译出来,往往使初学者“得鱼忘筌”,把注意力倾注在译文上。而过多地讲语法规则,则无异于给刚学会唱歌的儿童讲共鸣原理。所谓语法规则都是从大量的具体语言现象中概括出来的,不熟悉具体语言现象,即使你讲得正确无误,学生也未必真正理解,更谈不上实际运用。(复习阶段可梳理归纳)

语感首先来源于听和说,需要“活”的语境;文言虽非供听说,却可通过读来补救。在诵读中会意,感知文言表达特点,积累语言素材。从长远来看,其效果比让学生借助完整译文来了解文章大意要好得多。

记诵三要素:口熟;利用支撑点,即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以关键语句为支点将全篇贯穿起来;掌握文章理路,即理清各层次间的逻辑关系,从而顺畅背诵。

教师指导下的诵读练习:一是指导须具体,“因读音涉及词义,停顿涉及句子的组织,语气涉及虚词的作用和作者感情,读得正确反过来促进对文意的理解”;二是教师起示范作用,领读特别是领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欣赏品味。

此外,文言文学习须注意文言、文章、文学、文化的统一。

4.不懈追求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卓越

①把握教学起点和教学高度;

②注意融会贯通,前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