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发力点
发布时间:2017-6-2 15:15:30 浏览次数:181

语文教学的发力点

 

——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初中组赛事评述

余映潮

    

2014年7月19-21日,全国第四届“中语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湖北省荆州市举行。美丽的荆州,群英荟萃,来自全国各地的16位初中语文教师,在这次盛会上展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风采。

    16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课例丰富,覆盖全面。现代文、文言诗文、作文;小说、散文、诗歌、神话、文艺性说明文;课内阅读指导、课外阅读指导,各类文体,各种语言材料的教学,在课堂上均有呈现。16位教师,教学基本功都很扎实,16个课例各有特色,异彩纷呈。

    综合地看,本次观摩研讨活动中的课堂教学,很多的优点、特点、美点值得肯定,可供一线语文教师日常教学学习与借鉴。

    一、安排清晰的课堂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的清晰能够表现出教师利用教材设计学生课堂活动的理性思考,能够直接表现出课堂训练活动的角度、层次与彼此间的联系,同时也能够表现教师在推进教学思路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变化以及教学节奏的调整。可以说,通过观察“教学思路”,我们可以判断一位教师组织与把握课堂教学的能力。

    本次活动中,不少课在教学思路的策划上都表现出了清晰、有用的特点。如:湖北朱明英在《沁园春·雪》的教学中,设计了角度精致的诵读品析活动:朗读训练一——断与联;朗读训练二——拖与顿;朗读训练三——抑与扬。三次诵读活动顺序井然,逐层推进,步步落实。重庆佘乐《让笔下的景物鲜活起来》作文指导课,设计了这样的指导与训练:一写,抓住特征,联想写情;二写,设置场景,烘托传神;三写,抒发感情,点染情绪。这是一个设计得很精细的片段作文指导课,教学思路缜密,教学指导到位。

    二、设计落实的语言学用活动

    201 1年版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了科学而简明的界定,并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实际上指出了语文训练的大方向: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学习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既是“好课”的设计要求,也是“好课”的评价角度。

    本次活动中,授课教师能够关注到学生的语言学用活动的设计,有的课此类活动进行得相当精彩。如:河南张俊丽执教的《巍巍中山陵》,设计了细腻的字词学习的实践活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全班静读,老师给同学们4分钟的时间,圈点勾画,认字识词;然后老师组织起语言学习的过程。云南余雨星执教的《夸父逐日》,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亮点是指导学生动笔写作。这次写作,每个学生都要动笔,内是给夸父这个人物写“颁奖词”。教师在层层铺垫之后举出例子:“他像一个太阳,一个人一支杖,一段追梦史上的传奇。倒下的只是身躯,撑起的是信仰;化作桃林的不是手杖,而是内心炽热的梦想。”学生学习写作,学用语言并经受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

    三、组织有效的读写技能训练

    2011年版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这也是一语中的、切中肯綮的科学观点。一是语言学用,二是读写基本技能训练,离开了这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语文课就会变味,就会低效。

    本次活动的讲课教师,在“有效训练”上都做了认真的思考。如:安徽马飞执教《王几何》,课始之时,组织了一次完整的文意把握活动: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王几何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要求:边读边思考,不发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一气呵成。这是一次给所有学生以时间的集体默读课文的活动。细节性的读书要求很到位,为后续教学过程顺利地展开打下了基础。北京刘冬生《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关注到利用课文训练学生的阐释能力。请同学们运用课文中的科学原理阐释“人间=月芳菲尽”等自然现象,既表现出教学设计的优秀理念,又表现出训练学生阐释能力的美妙角度。黑龙江梁雪慧的《目送》是一节课外阅读品析课。着眼于语言品析,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设计:请同学们品味文章中感动你或引起你思考的词、句、段。这样的设计能够形成学生长时间的静思默想、品析思考的活动,是很本色的课堂读写训练。

    四、打造优美的课堂教学细节

    语文教师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书育人,必须有良好的个人素养和优秀的专业水平,正如课标所指出的那样:“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可以说,教师本身的素养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的观摩活动,也应该是语文教师优美的教学技艺的展现活动。

    本次参与讲课的选手,在教学设计上都很注意运用一定的手法优化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青海邱丽宁在《春酒》教学中的三读(一读,品童趣;二读,赏民风;三读,悟乡情)、甘肃高杨在《雪地贺卡》教学中设计的“请同学们读课文,说说我们需要重点研读课文中的哪几个段,并说说理由”的主问题设计、吉林王啉设计的《狼》的“再读”课、天津裴亚琦执教的作文评讲课中“作文展台”的情景设计、新疆赵海彪《好嘴杨巴》教学中的“片段细读”式教材处理、浙江耿锋贤执教《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所运用的“穿插手法”等,在深入教学的细节上都表现出了有趣、有用、有力的特点。

    初中组16位选手的课,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理念与手法可圈可点,表现出本次观摩研讨活动的优秀质量。换个角度看,也需要我们结合课例进行一定的深入的思考。

    从16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从提高教学技艺与课堂教学质量看,最需要我们关注的是什么?最需要年轻的语文教师、优秀的语文教师关注的是什么?那就是:读教材的功夫还不够,对教材的科学的、艺术的利用不够。因此,我们需要下工夫学会利用课文。

    语文教师下功夫学会利用课文,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牛鼻子”之一。为了学会利用课文并更有质量地利用课文,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掌握、实践、提高研读教材的技能技巧,诸如“章法欣赏”“提炼整合”“选点精读”“横向联读”等都是可用的细读教材的方法。要学会从教材中、课文中提炼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并在精致整合的基础上形成有训练力度的课堂教学方案。

    第二,要非常注意落实对学生的话言积累与学用的课堂训练。这个方向是绝对正确的大方向,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材是美丽的语言的海洋,而语言的运用则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需要的基本能力一

    第三,我们要利用课文内容设计出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占有一定时间长度与训练力度的读写活动。要让集体活动成为课堂活动的主流,让大面积上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参与读、思、写、背的课堂实践活动。  

    第四,我们要关注语文知识包括文学知识在课堂中的顺势渗透。知识的厚度是教师讲析时应该突现的第一要素。语文教师需要在备课时从课文中提炼出厚实的知识内容,并在课堂上顺势地、恰切地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天长日久,让我们的学生在知识的积累土有着丰厚的收获。

第五,所有语文教师都需要提升课堂教学技能,特别是要克服、摒弃那种非常单一的、浪费时间的碎问碎答手法。要安排大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们集体参与到朗读训练、赏析训练、课中微型写作训练、专门话题阐释训练等高雅的训练内容与活动形式之中。

第六,我们需要非常关注提升教师个体的专业素养,特别注意文学作品教学能力和文言诗文教学能力的提高,要非常关注不同年级教学高度的研究,从而更加科学而艺术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