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世界的“此”与“彼”
发布时间:2018-5-21 15:39:42 浏览次数:253

语文世界的“此”与“彼”

 

编者按

 

  中国人常说“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有人“见”潇潇叶落“知”四季轮转秋将至;有人“见”迢递飞叶而“知”千里洞庭秋波袅;有人“见”秋叶翩翩,而“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有人“见”秋叶凭栏,而“知”菰菜味美,鲈鱼堪脍……

 

  由“此”一叶而生“彼”千情万景,如何得来?千百年间又是如何在我们的血脉中传承?

 

  佛家讲“一花一世界”,我们许多人都听说过,然而这一瓣芳华如何照见大千世界的斑斓色彩?其个中玄妙与“引渡”无二。

 

  许多人总是慨叹我生无慧根、行无天眼,凡夫俗子,不领不悟,无伤大雅。其实不然,你若先入为主,视之为悬难,则会困守于此岸,无知无畏;若是切己体察,虚心涵泳,则登堂入室大可期,天地大美自然来。

 

  晓鸿老师静静地撑一条小船,载你从“此岸”至“彼岸”,诸位看官不妨自备清茗春酒,把盏同游,且行且歌。这一路风光无限,且听他一一道来…… 

 

深圳市新安中学 夏小涵

 

语文世界的“此”与“彼”

 

——“燕南学堂”演讲实录

 

深圳外国语学校 黄晓鸿

 

 

 

  各位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语文世界的“此”与“彼”》。

 

  最近有一个节目特别火,叫“中国诗词大会”,它让诗歌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网上有这样一个段子:

 

  如果你能够熟读《唐诗三百首》,像武亦姝一样有两千首诗词的储藏量,那么当你开心时,你可以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不是只会说,“哈哈哈……”(学生笑)。当你伤心的时候,你可以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不是只会说,“我的心好痛”(学生笑)。当你看到帅哥时,你可以说,“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学生笑),而不是只会说,“好帅!太帅了!”(学生笑)。

 

 

 

  这是网上的一段调侃,但它说的其实是,大量的诗歌的阅读和输入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系统。那我们表情达意时,自然能够找到诗词宝库中契合的诗句,并以此来生动鲜活地传达我们的感情。孔子对他的孩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如果你不学《诗经》的话,你连话都说不好了。我们每个人都会说话,语文这东西好像是不需要教的,在座的每个人都是中国人,都能够用中文表达,这样的语言系统看似相同,却大不一样。你的语言系统是否比他人高级,直接决定了你是否能传达出更丰富的人生情致。所以我觉得这个调侃应该说的这个意思。

 

 

 

  说回“中国诗词大会”。我们看到网上有弹有赞,赞的说“中国诗词大会”特别好,品位高雅,把中国的古典诗词引入了大众生活之中,让我们看到现代人如何传承古人优美的语言系统。批评者认为,这样一个节目重在诗词的记忆和简单的输出,并没有上升到诗词理解和传情达意这样一个角度。我是认可这档节目的,作为大众传媒,电视对受众的定位是普罗大众,从这个定位和文化普及的角度来讲,节目是成功的。但以中国古典诗词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还远远不够。因为古典诗词的重点不在于诗词的记忆和输出,典故的解释,背景的阐述。古典诗词的美妙正在于它在客观字句之上要生发出一种主观体验,一种意境之美,我们常常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创作者他是对这个世界兴发感动,草木摇曳,感动了他的性灵,于是他把这种感动以笔写之。所以诗歌一定关系到我们的性灵,一定关系到我们的情感,一定关系到我们的生命体验,一定关系到我们对这个世界、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知和思考。

 

言近旨远

 

 

 

  我今天由这个节目入题,是为了告诉各位,我们在学习时常看到语文的“此”相状态,但中华文学之妙,就是在一种引渡的功能,借助于“此”的局限,打破你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诱导你成为一个创作者,让你跟着陆游、李清照共同创作,到达“彼”岸世界。由此岸的语言世界引渡到彼岸的理想世界、情感世界、思维世界、哲学世界、精神世界,这就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宋朝严羽《沧浪诗话·诗辨》里说,“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他是想表达,盛唐诗人的文辞,有一种朦胧而难以琢磨的美,如“空中之音”,就像空中的声音清空玄妙,但当你听到声音的时候,它已经消失了;如“相中之色”,好像你容颜上那匆匆而过的一抹笑影,当你感受到笑意的时候,笑就消失了;又如“水中之月”,澄澈莹润,可是当你想伸手触摸的时候,它又摇曳散去了。所以当我们感受盛唐诗歌的时候,我们有一种“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感觉,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由诗及画, 我们最典型的一个美学术语是“留白”,八大山人朱耷画枯荷,枯荷上的鸟,那么宽的一幅画纸,他只节选了十分之一,他在它的左下角画一片荷叶,荷叶上一只耷着头的鸟,没有了,其他都是白的。他的绘画水平不是很高吗,为什么不多画几笔呢?还有很多的地方可以画呀?这就是中国的美学特点,因为我们认为,我们能穷极的世界远远没有我们不能穷极的世界广阔,所以我只给你一点点,你要透过这一点点参悟和创造属于你的一个世界,这就是由言到意。中国的美学特征就是要用有限来捕捉无限,用此刻来捕捉未来,用此岸来捕捉彼岸。

 

 

 

  我们的美学系统为什么会有这样对我们艺术材料的不信任呢,你不是说点、线、面、色彩吗?不信任!你不是说语言吗?不信任!中国的诗歌是很短的,你去看拜伦,雪莱,都是很长的长篇抒情诗。中国诗歌那么短,因为对语言不信任,语言只起到引渡的作用,语言是不能够穷尽这个世界的,不要说穷尽这个世界,它甚至不能完整表达我的情感和思想,所以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已忘言”是一种无言的领会,因为我一说就浅了,一说就失真了。 

 

     

 

  我举个例子,和大家说一下。比如说我要装修,装修我要刷墙,于是我就要选一种颜色,我就跟我的刷墙师傅去形容,说我要刷一种咖啡色,咖啡色我觉得挺温暖的,不错,可以放在房间。然后过了两天,我去看现场……(学生笑),我就完蛋了,我就彻底完蛋了,我又不好意思去指责刷墙师傅,说你给我刷错了,你要赔我,我只能乖乖自己掏钱重新刷。为什么完蛋了呢?因为在我的意念中的咖啡色跟他意念中的咖啡色不是一种颜色,咖啡色,这个语言多苍白,咖啡色到底是哪种颜色,是蓝山还是卡布奇诺?还是摩卡?那“星巴克”的摩卡跟“太平洋”的摩卡还不一样的颜色呢。(学生笑)所以我们的语言是很难穷尽我们的意念的。

 

 

 

  《庄子·外物》告诉我们:“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语文世界的“言”它像一艘小船,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坐船,而是要坐船到达彼岸。我们的语言好比一架桥,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这座桥到达彼岸,如果你到达彼岸之后,你要做的事情是——过河拆桥。当你读完一首中国的诗歌之后,你完全地忘记这首诗歌的语言层面,而是被一种莫名其妙的,难以言说的感觉抓住,这首诗就是诗歌的上乘之作。

 

 

 

  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也是一样的。我们在意的常常不是酒,酒只是借助,借助于酒让我更好地与你同乐,更好地放逐人生,更好地在山水之中寄情,下面我从“炼字”和“符码”这个角度来进一步讲解“言近旨远”。

 

炼字

 

  说到“炼字”大家很熟悉啦,我觉得老师们肯定跟大家讲过,下面我将以《登高》为例,谈谈如何从“炼字”中品出“言近旨远”的味道。

 

 

 

  我们看他几个字。比如说“无边落木萧萧下”的“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来”,“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新”,这几个字都特别好。为什么杜甫是诗圣啊?他的诗歌有一种家国情怀,大气磅礴。中国文化,我们说阴阳学,所以中国的诗人都很喜欢阴的。就是假扮女性,用词委婉,选一些小、弱、纤细的意象来写,杜甫不是,哪怕经受了人生的痛苦,他依然那么的壮阔。所以他要壮啊,不是哀伤是悲壮,拥有崇高的美学价值。好,那我们来看这个“下”字,我们来改一下。“落”,无边落木萧萧落,当然和“落木”有些重复,意境也不好。那“飘”呢,飘零的“零”呢,“散”呢,飘散的“散”,都特别的不好,为什么不好?没有力量,太轻了。落木在飘,这落叶在飘,感觉好轻哦,对不对?“零”,“零”更轻。“散”,为什么会散呢?就是风势不定才会乱散嘛,对不对?为什么“下”好啊,给人什么感觉?排山倒海!你有感觉到吗,跟那个“无边”很对应吧,他看到的景象是非常苍茫阔远的,然后无边的落叶排山倒海的倾泻而下,这种感觉,写出了一种好像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这种现象只在张艺谋电影看过吧(学生笑),所以我们说导演他也要拍出意境啊,予人一种强大的悲壮感。再来看这个“木”字,为什么不说落叶,“落木”就是落叶啊,难道树木会掉下来吗,不可能。为什么不说落叶?“叶”字给人有润泽沃若之感,有没有感觉?叶子好像是绿色的,有沃若的感觉。“木”就有萧瑟肃杀之感,对不对,所以配着这个“萧萧”就特别好,配着“无边”就特别好,排山倒海的这种悲壮,就压迫着他的人生,就逼迫着他的一种悲剧性的人生体验的升华,所以才有后面的万里悲秋,感觉到了吧?那么再来看,“不尽长江滚滚来”,“流”呢,“流”根本配不上“不尽”对不对,太轻了,小溪流啊流。“淌”,“淌”就是慢慢的流,更不好。那“去”好不好?“去”还是比较好的,“去”什么意思,离开的意思,“来”什么意思,过来的意思。意思不太一样,那都是长江在流嘛,为什么“来”比“去”好?“来”,长江就与我有关,它压迫着我而来。“去”,长江就跟我没什么关系了,感觉到这一点没有?所以杜甫感觉到长江,滚滚的、浩瀚的、无边的、永远的长江,向他逼迫过来,就感觉到天地壮阔,历史永恒,人生渺小,孤独悲哀,这就是“炼字”,锤炼,诗人要锤炼!

 

 

 

  我们再来看“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直抒胸臆,非常的艰难痛苦啊。“苦恨”,“苦”是非常的意思,“恨”是遗憾的意思、悲哀的意思,已经非常的悲哀了。那我的鬓角都是白发,“繁霜鬓”像霜一样的白发。人生潦倒困顿,停下我的酒杯了。我觉得这个“新”字很棒!“新”是什么意思?“新停浊酒杯”,“新”是刚刚的意思,我刚刚停下我的浊酒杯。为什么是“刚刚”,各位?“刚刚”就证明了我之前一直在喝酒,没有停,发现了没有?那么你就问问,他为什么能一直喝酒呢,他都“百年多病”了,他都“繁霜鬓”了,他都“万里悲秋”这么痛苦了,还有“常作客”,是一直漂泊,那么痛苦啊。身体这么不好的人,怎么可以一直喝酒呢?我们猜想,杜甫的精神苦痛一定远大于他的肉体苦痛,他才要用酒来浇愁,所以一直喝,你发现了没。那么“新”又有什么含义呢?“新停”就是我刚刚停,现在是停了,那么这么大的痛苦需要借酒浇愁,你为什么又要停呢?因为百病压身,“多病”,人生不是到了一种肉体不得已,无法承受的情况之下,他是不会停的。你懂得那种悲怆的感觉,那种悲怆就让你感同身受,让你知道杜甫,这样的“乾坤一腐儒”,他把家国之事压于一身的那样一种痛苦。所以这就展现了一种肉体之痛和灵魂之痛的争斗,争斗之后的妥协,“新停”是妥协!当然我们还可以想,为什么是浊酒不是清酒,不是淡酒。杜甫的愁是浓愁,“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浇灭这一生的浓愁?这个炼字真是有味道,这就告诉我们,要品字,要品出诗词的言外之意!

 

符码

 

  “符码”,符码英文叫Code,(学生惊讶) Code就是密码,符码,不同的文学理论可能有不同的叫法。Cultural code,就是文化符码。符码是个符号,一个有固定意义指向的符号,这个符号跟我们诗歌有什么关系呢,跟我们的“言近旨远”又有什么关系,跟“此岸”和“彼岸”有什么关系呢,打一个问号。

 

 

 

  我们先来看大家很熟悉的一首词,温庭筠的《菩萨蛮》,这首词简直是靡靡之音,跟杜甫的诗摆在一起,那种是家国情怀,这个则是儿女情长。我们说“诗庄词媚”。“庄”是庄严的庄,“媚”是妩媚的媚,词跟诗不一样,古人认为词是小体,它不是那种庄重的文体,不是“诗言志”,也不是“文以载道”,词的起源在文人墨客流连的一些歌馆酒肆之中,在这里喝酒,然后就要有一些文娱活动来助兴。有一些艺伎、歌姬她们就来弹一些琵琶曲或者古筝曲,这些文人骚客有的是落魄的士子,他们又有一些文化素养,所以就为这些歌女来填一些词,然后她们来唱,来制造一种娱乐生活。这本来是上不了台面的,那么温庭筠写在闺房中的一个女人的化妆,怎么就成为千古名篇了,引发了我们思考。诗和词除了态度不一样,一“庄”一“媚”,用词用句也不一样。清代学者张惠言,他看了这首《菩萨蛮》之后评论,“此感士不遇也。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他说这首词写的不是一个闺中的少妇,写的是一个男人。“此感士不遇”,读书人希望能够得到他的上司或者皇帝的赏识,但是他没有得到赏识,这首词借一个贵妇的形象来写这个不遇的士子。他说篇法仿佛《长门赋》,我们知道《长门赋》是一篇骚体赋,他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他受托于汉武帝失宠的皇后叫陈阿娇的百金的重托而写的一篇赋文。《长门赋》里边写的什么呢,写一个受到冷遇的妃子,君王许诺朝往而暮来,可是君王没有实现他的诺言,没有来临幸她。所以她独自徘徊,对爱的期盼对未来的遐想完全的落空,所以她登台眺望君王行踪,只看到浮云四塞,天日窈冥,雷声震响。她以为是皇帝的车辇,但是一切空空如烟。张惠言说这一首词仿佛《长门赋》,“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 四句,《离骚》‘初服’之意”,这里你们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回过头来,我们看这首词,这首词它主要写了一个女人在化妆的场景,这里边有很多的字词让我们联想,比如“双双金鹧鸪”肯定是要表现一种成双成对的爱昵。那么她穿上一双金鹧鸪的短袄,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她爱情甜如蜜,跟金鹧鸪一样成双成对;一种是反衬,就用一对鹧鸪来衬托我的夫君不爱我,就这个意思。那么从诗歌来看,他到底是反衬还是同比,是反衬!为什么呢?因为“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一点都不积极,发现这个没有,化妆一点都不积极。古代讲“女为悦己者容”,如果有人赏识,有赏识你的男子你要很兴奋的要很阳光的很积极的化妆,而不是“弄妆”。懒懒散散的很晚才画好了这个妆,可见“双双”就是一种反衬。那么这里边为什么要把一个女人的美写到极致呢,写眉妆,写妆容,写服饰呢。就是用来表现我这么美可是你不爱我,这里甚至用蛾眉来表现,我有长长的蛾眉,蛾眉是非常漂亮的眉毛。我还戴花,“花面交相映”,花衬托着我,你是不是可以产生联想,这个蛾眉这个花是不是一种自喻,喻我有美好的才能和品性,可是却无人赏识。

 

 

 

  好,我们产生了这种联想,这种联想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我为什么用“符码”这个词呢?就是它已经成了有固定意义的符号了,什么叫有固定意义的符号,就是我们看到红绿灯,红灯亮起来了就不能走,这就是符号,它直接锁定的意义就是不能走。绿灯亮起来就可以走,“红灯停绿灯行”这个原材料红绿灯和它的意义已经嫁接好了一种紧密的关系。我说的符码,就是说看到蛾眉看到花就跟美好的才德嫁接起了一种紧密的关系,甚至这是一种直接嫁接,不需要思考的。好,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再看来,他说“‘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好了,要说清这个意思就必须看《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作品。屈原的身世我们都知道,他是楚国的贵族,他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的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对外联齐抗秦,可是他的主张没有被楚怀王所用,而他被疏远流放于沅湘之中。你看秦国大将白起攻破郢都之后,屈原是投汨罗而死的。屈原留下了伟大的篇章《离骚》,他说“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下面我来解释,说我披挂着江离和芷,这种香草披在身上,然后我把秋兰这种香草把它做成绳索做成我衣服的佩带。我早上要去采集土坡之上的木兰,我晚上要去采集水中陆地上的宿莽,又披挂又从早到晚都去采花,难道屈原说自己是个采花大盗吗,还是一个花痴?不是的。那写这些是干嘛,你们能意会到吗,说我有这样香草香花似的美好的品德,楚怀王你为什么看不到呢,自比对不对?然后屈原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那么多的女人在嫉妒我,嫉妒我什么,嫉妒我有美好的眉毛,她们为了要诋毁我,就“以善淫”来“谣诼谓余”,制造我淫荡不端的品行来诋毁诽谤我,说的是什么?奸臣当道啊,都排挤我。同学们,从战国时期你就可以发现,香草美人之喻从屈原开始就发端了。明明要写臣与君的关系,他却写女与男的关系,其实这从中国的阴阳辩证哲学来讲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常常说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以他有比附性,君是我臣的纲,夫是妻的纲,我就可以用夫妻来比君臣,为什么我们说此岸和彼岸,因为有些话你不能明说,而要由此岸到达彼岸,怎么从此岸到彼岸呢?用符码!用文化符码来从此岸到彼岸做一个跳跃的引申。所以你会发现屈原影响了温庭筠等很多人的诗词,所以落魄士子他们借着歌姬之口唱出的是自己的悲哀啊。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时遇到了一个人老珠黄技艺仍在的琵琶女,白居易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可不“同是天涯沦落人”嘛。又比如说唐代的朱庆馀,他的《近试上张籍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看题目,我接近科举考试了,我写了这首诗,我来呈现给张籍,张籍当时任水部员外郎。这首诗叫行卷诗,就是说我还没考试之前,先写诗让考官或者跟考官相识的一些人让他来看,推销我自己。他说昨天洞房花烛夜,红烛点了一夜,等到了早上的时候,我作为一个儿媳妇要去拜见公婆。然后我就问我的夫君,说我画的这个眉毛是否是当下最时兴的眉毛,就是这些。你懂得了文化符码你就知道这个是在问张籍,说我的才华你能否欣赏?“入时无”就是我入不入流,就是当下的科举考试我能不能被你点中。

 

 

 

  我们再来看,苏轼的《赤壁赋》,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赤壁赋》第一段最后两句是写得非常高昂的,“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他变成了一只仙鹤,飞翔出去了。然后第二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大家开心地去唱歌了。“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唱着这首歌,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就帮他和歌,可是这个洞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个和音是非常悲伤的,很奇怪,前一段在赤壁非常的高昂,在高昂的状况下唱出来的一首歌,为什么会落入悲伤的音调呢?文化符码,懂了屈原我们就懂了苏轼的这首歌,“桂”、“兰”,香花美草出现了,在讲我现在被贬黄州,可是我美好的品行,连同整个环境都是如此的美好(击空明兮溯流光),我的一腔心意,美人呐你能否知晓?所以“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就是美人与我相隔天涯,不被宠爱。所以他的朋友听到了这个看似快乐的歌曲里边的悲伤的音调,所以才有了这样子的和音。这样的和音使“嫠妇”,就是寡妇,都伤感哭泣,又是个符码。寡妇就是死了丈夫的女人,就是不被怜爱的臣子,被人遗弃和疏远的士子。箫声“舞幽壑之潜蛟”,使深渊里边藏着的蛟龙舞蹈起来,“潜蛟”也是个符码。这个大家是学过的,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直接“斯是陋室”就好了,干嘛前面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为龙是符码,我就是龙。因为我在我的陋室,就“惟吾德馨”了。所以苏轼所写的“潜蛟”是什么意思你就应该懂了。

 

 

 

  今天我们从炼字、从文化符码的角度来讲我们东方美学视域下的语文世界,语文世界的“此”与“彼”的关系。我愿意大家能够成为有心人,去热爱我们的母语,解读我们的母语,成为真正的语文人,谢谢。